"真正的快樂" 心得分享                                  文/中正禪悅心靈成長讀書會

 

1-1

柯瑶碧  師姐

99秋中正佛學班是很特別的班級,過去世一定結了很多很好的因緣。

        三年的學習過程學員各個用功精進,甚至許多人害怕的作業也都如實完成。上課不懂的也勇於發問。大堂分享也熱烈,俗話說:漏氣求進步!全班就像一家人,彼此關懷互相愛護。

當畢業在即,許多學員相約要繼續學習,成立讀書會。至今也將近八個月了。依然每星期讀書,令人感動那份精進不退轉的心力。在菩薩道上這份向善向上的力量,的確是需要的。感恩聖嚴書院落實修行佛法的課程安排,讓大家有次第有依循的學習。感恩法師,教師們辛苦的備課授業解惑。並用自己親身經歷和菩薩們分享。讓大家更明白更有信心,了解佛法不離世間覺。感恩學長菩薩們無私的奉獻,百忙當中回應學員作業,並且各司其職的帶領學員們走在菩提道上。感恩自動擔任讀書會導讀的學長菩薩們,有您們的發心護持,才能有這麼安心後續的學習。我個人認為佛學班跟讀書會都是對佛法的學習,佛學班應該是對理的了解,讀書會是對事的加強 ,讀書會從世間的修行,達到出世間的修養,發揮世間法的饒益性就是佛法的覺行圓滿。

有這麼多的善知識提攜,譲我這個班長輕輕鬆鬆的過了三年!好感恩也好慚愧呢!

 



2-1  

張果敏  師姐

佛學班的結業,是代表另一個學習的開始。佛學班大家一起學習佛法的正見,在學佛的道路上,不會走錯路,迷失了方向。而讀書會是和一群愛讀書的好友一起共學成長,當大家一起研讀師父的書,彷彿師父就在身邊微笑的對我們諄諄教誨;當大家在分享自己生命故事時,覺得每一個故事都是令人動容和不捨。在參與讀書會時,才知道自己以前是看書不是讀書。而在當帶領人時,我學會了帶領的技巧,學會傾聽,要聽懂別人的話,讀懂別人的心,欣賞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質,包容不同的聲音。在分享師父的智慧著作中,也把在佛學班所學到的佛法,運用在讀書會裡。因此我在讀書會找到了讀書的方法,也在讀書會找到了自信。參與讀書會真的很棒!勸請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利人又利己的讀書會。

 



3-1  

楊怡靜  師姐

        1026月讀了三年的佛學班即將結業,幾位同學對班長說:「佛學班結業後,我們很想再參加學習活動怎麼辦?」班長瞭解大家的需求,經過彼此商討後,決定成立「禪悅心靈成長讀書會」,共同研讀聖嚴師父著作--真正的快樂,並請五位帶領人以提問方式進行帶導活動,讓參與的學員們彼此分享讀書心得與生命經驗。

在參加讀書會前,我曾讀過這本書。因我是個喜歡胡思亂想又有諸多煩惱的佛弟子,這種人格特質常令我感到困擾不已。當我看見這本書的封底寫著:人可以永遠快樂,而不煩惱嗎?有沒有一種「真正的快樂」,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只有希望沒有失望呢?這兩個問題讓我產生了好奇心,所以我很認真的閱讀這本書,也瞭解聖嚴師父傳達哪些正知見來開導迷惘的眾生找到面對人生苦樂的方法。

10211月讀書會正式運作,藉由這殊勝且寶貴的相聚因緣,我再次詳閱此書,參與這半年之後,更能領會出「讀書」與「讀書會」有很大的不同----過去自己讀書只是自己收穫而已,而「讀書會」是帶領人設計提問來討論,參與學員的學思歷程多元且豐富:閱讀一篇文章→逐題提問與討論→思考的激盪與觀點的判斷→納入他人的想法與經驗→省思自己的想法與經驗→接納更多元的觀點→累積更豐富的收穫。

在「自找苦吃的人生」這篇文章中,師父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一個人喜歡受苦,總是希望快樂,但追求快樂到最後,往往又都變成是苦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我們不知道痛苦的發生,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許多人覺得痛苦時最易責怪他人);原來五欲之樂,都是暫時的、無常的,這種樂與苦是相伴相隨的(許多人為了滿足欲樂,必須尋求各種方法,如逛街、購物、看電影、聽音樂、跳舞等,讓自己一時之間感到興奮、快樂或精神放鬆,但是這種暫時的快樂感受宛如跌入深淵越陷越深最終難以自拔)。

在讀書會的討論中,我們逐漸的瞭解攀緣越多會帶來更多的「求不得苦」,同學們紛紛的提出了個人的看法,因此心念開始轉變了,想法與做法也跟著改變了,例如:以善巧的推辭語避開過多的朋友聚餐活動;減少與賣衣好友的聯絡次數;不再當「週年慶搶購族」;多利用時間閱讀師父的書籍;到法鼓山各分院道場擔任義工,以「少欲知足、奉獻己力」的想法找到真正快樂。

你找到真正的快樂了嗎?「禪悅心靈成長讀書會」讓我們學習逐漸降低個人的物欲需求,做個打開心量關懷別人的佛弟子,我們已經成為願意付出一己之力利益他人的法鼓義工。歡迎您也來加入真正快樂的人們行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mbook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